张兆天:精进不辍的制氢追梦人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材料化学 曾兆华 张兆天:精进不辍的制氢追梦人

张兆天:精进不辍的制氢追梦人

2023-06-01 23:4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1993年,他在家乡葫芦岛参加工作,成为一名炼化行业工人。2006年,他带着一腔热血“转战”惠州炼油一期建设。如今,他已成长为一名能独挑大梁的制氢装置大将。他就是惠州石化天然气制氢内操张兆天。

扛旗争先

  生产建设的排头兵

  刚到惠州,张兆天就参与到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千万吨炼厂建设现场的大会战中。往来穿梭的载重汽车、拔地而起的塔吊、顶着高温酷暑争分夺秒的建设者们,正推动着项目工程阔步前行,一个崭新的炼厂初露峥嵘。

  张兆天所在的年产15万吨天然气制氢装置,由两个独立的系列构成,采用德国公司的工艺技术,生产符合高压加氢裂化装置所需的99.99%高纯氢气,同时副产高压过热蒸汽。

  在项目建设期间,张兆天作为生产骨干参与了设计审查、《制氢装置首次开工方案》编写、装置“三查四定”等工作,提出来的多项合理化建议都被采纳。

  看着新装置从仪表联校、吹扫气密、催化剂装填、单机试运,到打通开工流程、产品一次合格,每一步的成功,他都打心里高兴。

  然而,新的挑战无处不在。开工后的制氢装置生产还不稳定,两个系列经常出现紧急停工情况。张兆天作为装置的主“操盘手”,积极总结紧急停工中出现的问题,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,编写相应应急操作卡,降低制氢装置的非计划停工次数。他还编写了制氢变压吸附装置的紧急切7塔操作法,帮助装置更好稳供保产。

攻坚克难

  生产瓶颈的终结者

  张兆天的安全红线意识强,善于把控细节,多次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,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。

  2010年制氢装置换热器连续出现膨胀节开裂泄漏问题。张兆天和工程师集思广益,开展QC课题技术攻关,提出先从工艺操作上入手,解决热冲击影响,再提出“膨胀节设计”“材料引起残余应力”等整改方案,制订预防和改进措施,从而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。最终,该QC课题荣获惠州炼化2010年度优秀QC小组二等奖。

  2022年6月,内操发现高温变换入口温度快速下降,经过一番调节后,温度仍快速下降,接近停工温度。紧急时刻,张兆天迅速赶到现场将控制阀挂手轮控制,并将阀门开大,及时制止了温度的快速下降,避免了紧急停工和水泡催化剂的风险。

  此外,张兆天还多次及时发现并高效处理了制氢转化炉上集合管焊缝裂纹、变压吸附顺放罐9#阀门探头与阀杆断裂等重大事故隐患。

  凡事全力以赴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在惠州石化工作17年来,张兆天积极关注装置生产技术难点、热点问题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经验,共解决现场生产难题超60条。在保障装置“安稳长满优”运行的路上,他一直积极努力着。

探索创新

  提质降本增效的主攻手

  作为中海炼化技能专家,张兆天积极参与惠州石化技师创新工作室事务,组织协调制氢组开展创新工作,为装置降本增效提供宝贵意见。

  制氢装置化学反应复杂,使用催化剂种类繁多,催化剂换剂成本高,每次检修换剂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。张兆天带领制氢技师创新工作室成员,大胆尝试,优化操作,为提高换剂效率出谋划策。

  他们提出,可通过降低提降量速度和升降温速度、提高加氢反应入口温度、提高高温变换入口温度等举措,同时打破固有催化剂使用年限限制,延长了加氢、脱硫、预转化和高温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。

精进不辍

  培育技能人才的传授者

  在激发工作创新热情的同时,张兆天还积极配合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,调动班组成员创新工作的积极性,激发集体潜能,把班组成员能力发挥到最优。

  在班组里,大家都亲切称呼张兆天为“天哥”。他在“传帮带”过程中倾囊相授。17年来,他共带徒15人,其中6人多次获得技术标兵、技术能手等称号,还走上资深主管、工程师、内操等重要岗位。

  在问到“天哥”有什么带徒技巧时,他谦虚地说:“公司的明天是属于年轻人的。作为一个‘老手’和兄长,我愿把我所知的一切都传授给他们,让他们少走弯路,快速地成长起来,都能胜任自己的岗位,做到独当一面。”

  赓续奋斗,精进不辍,在被评选为中国海油特级技师后,张兆天表示,这是一个新的起点,也是新时代赋予使命召唤,之后必将继续坚持立足岗位,不断锤炼技能,用汗水浇灌梦想,以实干笃定前行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